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57个“空壳村”破题突围变“实心村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想象力电脑学校
    2017-02-10 14:36:57    来源:镇雄新闻网   转载

      本网讯(云南日报记者 谢 毅 记者 吴长彬)“去年,在团县委的帮助下,我们采取‘村委+合作社’运作方式,投资10万元入股镇雄朝晖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,村集体经济就获得了1.1万元收入。”近日,芒部镇庙河村党委书记宋传新指着眼前70亩长势喜人的大棚蔬菜,高兴地告诉记者。他说,“村委+合作社”不仅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,还带动了农户参与种植,解决贫困劳动力23人就业脱贫。

      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零突破的不止庙河村。2016年,我县结合脱贫攻坚目标任务,在57个脱贫出列目标村打响破解“空壳村”的“突围战”。“空壳村”是指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的村庄。村级集体经济直接影响到村干部的凝聚力、战斗力,影响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。助力“空壳村”发展集体经济,是实施精准扶贫、推进基层治理、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题中之义。我县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脱贫攻坚、共建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,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,拓宽增收渠道,破解集体经济“空壳”问题。

      以古镇比道角村利用集体经济建设项目,群众通过土地入股或投工投劳入股建立狮头鹅养殖基地,由村委代表村集体和贫困户组建管理,采取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,2016年狮头鹅出栏10000余只,促进了群众增收,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零突破;鱼洞乡瓜乌村整合帮扶资金,采取“村委+公司+农户”模式,建立众犇养牛有限公司,农户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,村委提供服务,公司提供技术管理,让村委首次有了自己的资产;牛场镇田坝村通过“红色股份”组建专业合作社,村集体经济收益达10万元,既改变了村集体经济“空壳”现状,又鼓起了农民“钱袋子”;罗坎镇凤翥村由村党组织牵头,成立小溪坝淡水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群众以土地入股,村“两委”争取资金4万元投入,充分利用村集体“枯塘”入股,并参与土地流转及合作社经营的监督和服务,村委、社员、合作社按“5:25:75”的比例分红,去年,村集体收入突破2万元。

      我县根据每个村的资源禀赋,因地制宜通过资产资源入股、整合帮扶资金、盘活闲置要素、合作开发、服务创收、混合经营等多种发展模式,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破题突围。值得一提的是,村级集体经济的破题发展,既破解了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难题,又破解了贫困农户发展无资金、无技术的困境和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题,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新的引擎。

      我县还结合全县产业发展规划,坚持梯次发展,培育“短、中、长”增收产业,增强农村发展活力,助推集体经济持续平稳长久发展,农民收入逐年增加。短,即为短期能获收益;中,即中期见效好;长,即长期见效稳定。目前,在短期增收方面,已形成以烟叶、魔芋、蚕桑、油菜、食用菌等为重点的特色经作,以养猪、养牛、养羊、养鸡、养鹅为重点的畜牧产业;在中期方面,主要发展石榴、梨子、樱桃、李子等具有乡土特色的水果和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产业;在长期见效方面,重点培育壮大核桃、板栗、木漆、竹子四大林产业。

     

    责编:温清华 审核:成忠绪  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